余隋军骑兵组成的队伍正沿着白狼水向东疾速奔行,这支骑兵装备十分精良,每个骑兵配备了精钢短戟和角弓,血鹰盔、明光铠,横刀、圆盾、鹿角号、飞狐爪、牛筋绳一应俱全,包括雄健的战马和厚实的羊毛毯,充足的干粮袋以及水壶。
对隋军装备的熟悉的人,一眼便可认出这是斥候骑兵,他们和正规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主兵器,当然鹿角号、飞狐爪和牛筋绳也是特殊装备,但这些小物件不明显,而让人一眼看出区别的就是兵器不同。
正规骑兵使用战槊,长一丈三尺,而精钢短戟长只有五尺,重量二十斤,可以直接挂在马鞍上,非常便于携带,也极为耐用,它便渐渐取代短矛成为了斥候骑兵的主战兵器。
这支斥候骑兵隶属于斥候军第二营,由第二营郎将孙英亲自率领,孙英是孙宣雅族侄,当年他活捉孙宣雅后被张铉封为斥候旅帅,这些年已经积功升为鹰击郎将,掌管五百斥候骑兵,这次保卫辽东战役,他奉命率本营骑兵跟随裴行俨的三万骑兵进入辽东,负责执行一些特殊任务。
此时,孙英率领一百骑兵已经深入辽东,在燕城以西约八十里处,沿着白狼水东行,北方则是巍峨雄伟的医无闾山,在山脉和白狼水之间是一片百里宽的平原,大部分被莽莽森林覆盖,这里是前往辽水的重要战略通道,也是高句丽大军的必经之地。
这时,一名骑兵指着前方大喊:“快看,那边有白烟!”
孙英也看见了白烟,他立刻勒住战马,观察了片刻,白烟大约在两里外,烟柱很细,不像是大规模军队,而且如果是大规模军队驻扎,那他们早就进入警备区,被埋伏的巡哨猎杀了。
但考虑他们随时会遇到高句丽的前哨探子,孙英觉得还是慎重行事,他立刻喝令道:“第一火派两名弟兄去看看,其余士兵进树林暂避!”
骑兵调头向北边不远处的树林奔去,两名骑兵则向远处的白烟方向绕道而去。
树林内,斥候骑兵都抓紧时间吃干粮喝水,这里刚下过雨,地面十分潮湿,战马则聚在一起悠闲地啃食地上带着露水的嫩草,孙英坐在一棵大树上,全神贯注地在一张地图上画着什么。
他这次来辽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辽东地区的居民情况,使西征高句丽无法在辽东得到粮食补充,他派出了二十支骑兵小队分赴各地调查,而孙英本人则负责调查燕郡,到目前为止,他找到了十四个小镇和村庄,但只有三个村子还有两百余户人家,其余十一个村庄都没有人烟,所有平民都知道高句丽大军即将来袭,纷纷响应官府号召,扶老携幼去北平郡避难了。
这时,树林外传来马蹄声,一名士兵禀报道:“孙将军,两名弟兄回来了,好像有情况。”
孙英连忙收起地图,快步向树木边走去,只见来五六名骑马之人,为首两人正是他派去调查情况的士兵,在他们身后是三名髡发男子,身穿黑色左衽长袍,圆领窄袖。
“是契丹人!”几名士兵低呼起来。
“不要乱来,他们不是契丹人。”
孙英喝住手下,快步迎了出去,虽然这三人外貌很像契丹人,但契丹男子的服饰主要以灰色和土黄色为主,而只有一个民族喜欢将服饰染成黑色,那就是粟末靺鞨人。
两名手下上前行礼道:“回禀将军,白烟就是他们做饭时点燃,他们一共有百人,这三人便是他们的头。”
三名靺鞨人连忙翻身下马,为首一名年长之人上前躬身道:“参见将军!”
他竟然说了一口流利的官话,孙英颇为惊讶,回一礼笑道:“你们是——”
“我们是靺鞨酋长突地稽的手下,小人叫蒙赤,奉酋长之命前去柳城报信。”
孙英恍然,原来是突地稽的手下,突地稽是粟末靺鞨首领,他们世代生活在扶余地区,后来被高句丽人不断侵袭,突地稽被迫率部族向西迁徙,投降了隋朝,隋帝杨广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、辽西太守,将他的部族安置在柳城以北,突地稽曾率本族士兵跟随隋军进攻高句丽,并夺回了扶余城,高句丽战役后他们便留在扶余,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。
“你们去柳城报什么信?”孙英笑问道。
“回禀将军,高句丽大军已经渡过辽水,辽东危急,我们酋长希望柳城尽快做好防御准备。”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