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价多三成价钱。若有稀罕物价,可再行议价。不怕货物太多,有多少收多少。
新来的震惊了:“那不是啥都收?我自家种的菜,养的鸡收吗?”
男人还没答话,就见城门那边一个少年飞奔而来,大笑着喊:“爹,快把咱们的猎物都扛过来,他们收,全都收!真的比市价多三成!”
一句话引得众人心思浮动,纷纷围上去:“连猎物都收?真的高三成吗?”
“真的真的,那位官爷说他家公子喜欢吃,有多少收多少!”
西北不如中原繁华,挣钱的地方少,听得这话,众人一窝蜂地往城门口涌过去。
那些带着自家种的菜、养的禽来县城卖的人,纷纷提着自己的货,挤到阿玄面前。
这些人七嘴八舌地问,阿玄拖了个仆役过来回答。
“收,只要东西好,都收!不过我们没这么多人手,你们得送到马场去,另外给路费!”
百姓们欢天喜地。县城去马场不近,可他们怕的是走路吗?当然不是。何况走路还有钱挣!
于是,来县城卖货的绝大多数山民,挑担提筐,往马场去了。
转眼,往日来往不绝的长街,只剩下寥寥摊贩。
中年文士皱了皱眉,目光定在旁边那位负琴的男子身上。
他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气息,这是一个玄士。
那位公子身份贵重,身边有玄士陪同,不是什么稀奇的事。
这也足够说明,他们身家丰厚。
一只肥羊啊!
中年文士在旁边站了一会儿,就见阿玄随口许出了几百两的货款。还有个商行的伙计过来打听消息,如果介绍商队过来,能得到多少介绍费。
阿玄一边扇着风,一边漫不经心地说:“看你介绍多少货过来,最少一千两以上的货,一千抽一,最高一百两。”
那伙计欢天喜地。
他一个月的工钱,才几钱而已,只要成功介绍几单,岂不是比自己的工钱还高?
中年文士看了一下午,宁休察觉到他的目光,向这边看过来时,他十分镇定地回以一笑,遥遥施礼,仿佛一个看热闹的闲人。
傍晚,他回到县衙。
等知县冯易理完事,又与他闲谈。
“听说先生去街上看热闹了?”
中年文士含笑:“闲着无事,就去瞧了瞧。这位杨公子果真财大气粗,竟许下种种条件……”他状似好奇地问,“这般花钱如流水,他也承担得起?”
冯易道:“这对勋贵人家来说算什么?这位杨公子,是博陵侯府二房的独苗,长公主和博陵侯不知道留了多少产业给他,在京里都能挥金如土,何况我们这西北小县?便是买下整个县城,都花不了多少钱。”
中年文士赞叹:“倒是小可孤陋寡闻了,从来不曾见过京城来的贵人。”
冯易笑道: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。他们虽然富贵,但不见得能安稳一辈子。这位杨公子,身世有几桩秘闻,谁知道将来能不能善终。”
中年文士大感好奇,便又追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