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有论断说诸葛亮故意失街亭,故意失箕谷,很简单,曹魏非速亡之国,只能循循渐进,稳扎稳打,一路打过去,一点点消化曹魏的地盘,收复民心。
依据呢?诸葛亮派赵云领一万兵守箕谷,守不住,曹真十万大军,怎么守得住。
马谡守街亭也守不住,张颌五万大军,很难守得住。
从街亭袭取长安,斜谷袭取长安的战略是危险的军事冒险,不适用。
魏延放着为什么不用?魏延不服诸葛亮,难道是诸葛亮怕魏延攻下长安,抢夺自己军事权?
很多疑惑,当然疑惑归疑惑,犯错误的事情是兵家常事。
那为什么会有这样认为呢?
诸葛亮大权独榄,很多人不服气,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孟获,这个时候诸葛亮是一个什么心态?
打仗以奇致胜,我诸葛亮很行,马谡很行,赵云百胜将军。
诸葛亮制订守街亭,出箕谷,袭陈仓,暗渡陈仓这种谋略的时候,他的那些同僚只会背地里耍阴谋,怎么会成全诸葛亮呢?
诸葛亮不可能让马谡,赵云去送死吧?马谡是诸葛亮的左膀,赵云是诸葛亮的右臂?
那结论只有一个,益州集团让诸葛亮自断左右臂,阴了诸葛亮一把。
后来诸葛亮打起仗都都非常谨慎,就是这个道理了。
诸葛亮也会犯错误,一个没有领军作战经验的统帅,第一次北伐犯错误,再正常不过了,曹操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。
诸葛亮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?
第一条:重用马谡,用人失当,察人失责。
第二条:误判了战况,导致全局指挥失利。
第三条: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,没有准备好。
第四条:曹魏非速亡之国,诸葛亮患得患失,又想搞奔袭,又想稳扎稳打,导致决策失误。
如果说诸葛亮想通过街亭直取长安,诸葛亮会重兵把守街亭。
如果说诸葛亮想二路疑兵拖住曹魏主力,北伐主力袭取陈仓,那么街亭和箕谷至少分别要布防二三万兵马才能守得住。
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患得患失,又想用正,又想用奇,结果功亏一溃。
如果说街亭守住了,魏延领一支兵马奔袭长安,赵云跟随诸葛亮主力攻打陈仓,这样的会是什么结果?
可能魏延那一支兵马,有去无回,赵云这一路或许能攻下陈仓,或者攻不下。
曹魏有七个州,人心向魏,就算攻到长安,又能如何?
没有用,曹魏人口千万,带甲百万,蜀汉人口百万,带甲不过十万,怎么是对手?
诸葛亮的隆中对就说的很清楚了,待天下有变,将军一路出巴蜀,关将军一路出襄阳,二路齐出,天下可定也,霸业可成了。
待天下有变,什么是天下有变,曹操死了,曹魏内讧,七个州分成三四个军阀,拥兵自重,相互攻伐,这就是机会。
这个时候,荆州出兵打颖川,益州出兵打长安,两路兵力合成一路。
那天下没变呢,关羽又死了,少了一路。
那诸葛亮心里很清楚,北伐是没有希望的,不可能通过一次北伐就能灭曹。
诸葛亮的想法是收复狄道,陇西一带,雍州,凉州慢慢的划入版图,慢慢打打个十几年,等曹魏内部发生动荡,民心反背,这个时代,联合孙权二路攻打,灭掉曹魏。
难道说诸葛亮是故意让马谡失了街亭,让武将集团们断了奔袭长安,偷渡子午谷的臆想。
显然都不是,即然这些猜测都不成立,那结论就来了。
诸葛亮认为马谡打仗很行,自己打仗不行,不证明别人不行。
萧何做丞相很行,打仗不行,张良,韩信做丞相也不行,但是打仗行。
诸葛亮想要北伐成功,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韩信这样的人才,北方没乱,曹魏集团稳如泰山,关羽死了,北伐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。
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,不北伐那就是等死。
韩信当时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才让刘邦有机会打败项羽。
诸葛亮要马谡干什么呢?不是守街亭,而是在街亭打败张颌的五万大军,跟陆逊火烧刘备十里连营一样战绩。
陆逊名不见经传,扛住孙权的压力,扛住将领的压力。
诸葛亮希望马谡像陆逊一样,大败张颌军,等诸葛亮大军前来,大军直取长安。
&nb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