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票人初步定为洛阳民众,每人每日一票,禁止买卖违者严惩。
初期每年出版三部书,根据市场和文部内人员投票,最终由文部尚书沈三问,副尚书武延秀审稿,决定出版那些书。
武延秀一番斟酌后,也初步确定好了文部编制。尚书一名,副尚书一名,主编六人,签约编辑两人,审稿编辑十五名,财务三人,账簿一人。
初期只有支出,赚钱是不可能的,所以财务方面只是记支出和估算用度,不用许多人手,倒是文人的写作热情武延秀不敢低估,二十九个内部岗位直接准备了二十一个读稿人。
沈三问看着这份人员表,心中无限感慨,以往写文都是黄金三章,阅稿无数的编辑能沉下心看完前三章已经很不容易了。现在大周这些人真是有福了,特别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,十五个人可以慢吞吞一字一句读完。
不过这样也有坏处,粗读不用想很多,只看情节叙事是否表述清晰,文字是否连贯通顺,可细读,必然就有逻辑考量了。
十五个编辑有十五种想法,有的就喜欢看简练的文笔,有的偏爱解释详尽的,在这个编辑这里你是节奏快文笔强,在另一个编辑哪里恐怕就是逻辑混乱,叙事模糊了。
不过也不用着急,等读多了,自然就麻木了,写文的人也会越来越多,大周几千万人口,几百万读书人,少说也会有上万的作者,哪里是这十五个人读的过来的。
沈三问也不细说,只是默默同意了武延秀的编制安排,此事是需要慢慢摸索的。
文部办事机构没有设置在皇宫之中,而是选址在靠近集市的地方,准确来说,是靠近书坊之地。文部设计图中,有宽阔的围墙,围墙内大部分都是空地,只中心有几间房作为办公之地,从办公之地分割开四面,立起许多展台。上面将会展示最近的书稿,可以连载,也可以整本写完后发表。而洛阳百姓每日可以入内一观,出门时在自己最满意的书名上画上一笔。
沈三问想的很清楚,不过初步划分很粗糙,若是大家都写商政,四块地就分为商区和政区,如果有才女入行写女频就分为男频区和女频区。分成四块是为了以后收费做考虑,初期是男频一区,男频二区,后期则是收费区和免费区。
至于是按照进入阅读时长收费,还是按照进入次数收费,还是包月阅读,他还没有想清楚。
不过有一点他深信不疑,这里将会是小说大神的诞生地,肯定会有金庸、古龙这样的人才。而大佬对能让他爽快的文都是很大方的,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他将会有源源不断四面八方的打赏分成?八字虽然没一一撇,但他想的已经很美,只要有十个大神,前期投入就能全部回来。
人员编制中,签约编辑负责的就是将作品、笔名、作家真实身份、收款地址做好记录。保障好每个人的创造权益,不会被冒认,出名后不会被各方压力强迫放弃自己的作者身份。还能保护好每个人的隐私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告诉别人那本书是他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