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乐,为生民,开太平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。
虽然他退役了,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,但义兴社社员的身份,却一直伴随着他。即便是在这样的边地,义兴社仍然是朝廷统治边地的一个最有力的武器。每一个月,所有的义兴社员们都会举行一次集会,由上面派来的人组织他们进行学习。
所以这一次的大撤退,崔大郎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。
在这间坞堡之中,同样拥有义兴社员身份的人,还有九个。
随着大唐朝廷愈来愈强大,加入义兴社成为其中一员是愈来愈困难了。不经过严厉的考核和长达二年的考察期,根本就不可能加入。
这一次的大撤退,是为了接下来更有效的进行反击,是为了彻底地解决张仲武这个脑后头长有反骨的叛贼。对于上层的说法,崔大郎深信不疑。
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。他深信,自己的牺牲将会换来自己的同胞,自己的家人未来更好的生活。
早上的风很凉爽,赤着胳膊的崔大郎很享受清晨的那种带着澹澹甜味的空气。往昔,这个时候,正是他或牵着耕牛,或扛着锄把子,漫步在自家田间地头的时间,而现在,他却不得不站在坞堡顶上,手里不再是锄头这样的工具,而是保卫家园的横刀。
真是可惜啊,那些麦子还差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呢,自己却不得不将他们全都提前收割了。想着那些还还是青黄之色的麦穗被自己亲手割倒,他心里就一阵阵的抽搐。
脚边传来了一阵阵的呜咽之声,崔大郎伸手摸着站在自己身侧的大黑狗,这是家里的看门狗,一家人都走了之后,便只剩下了这条大黑狗陪伴在他的身边了。
作为一名有过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,崔大郎知道现在自己所处的坞堡是极其坚固的,虽然他只有一百五十人来防守。特殊设计的坞堡,在每一次防守的时候,甚至用不着一百五十人便可以面面俱到。
想拿下这样的坞堡,必须拿人命来换。而这个比例是多少,他自己也没有数,也许是十个,也许是更多。
从边境之上往建昌方向,这样的坞堡大约有百来个,星落棋布于广袤的平原之上,如果每一个这样的坞堡,辽人都愿意拿十倍的人命来换的话,那即便防守这些坞堡所有的人都死了,也是值得的。
因为辽人这样打下去的话,他们抵达建昌的时候,还有多少人能与唐军的主力进行决战呢!
堡内有充足的粮食伫备,连肉食都备得极多,这一次大撤退,大量的它畜被宰杀,腌制之后存放在地窖之中,坞堡之内有水井,现在唯一进出的大门已经被崔大郎下令封死了,一百五十人,将与这座坞堡共存亡。
大黑突然低低的咆孝起来,跳了起来,两条前腿达在垛碟之上,向着锦州方向,眦牙露齿地吼叫着。
崔大郎一怔之下,却是陡然反应了过来。立即从腰里摸出了一个哨子,放在嘴边,用力地吹了起来。
伴随着尖厉的哨音,坞堡内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,有的一边冲出来,一边还在往身上披挂着铁甲。
这些坞堡之中的人,这一次都得到了有力的补充,每一个人,都被配发了一个头盔,一件半身板甲。而这些盔甲之类的装备,原本只有正规的军队才会装备的。
片刻功夫,所有人都在坞堡之上各就各位了。没过多大会儿,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地面在震颤,坞堡似乎都在微微颤抖。
骑兵,大量的骑兵。
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崔大郎立即明白了过来,不过心里反而停当了下来,敌人的骑兵,是不可能拿来进攻自己这样的坞堡的。
当第一缕太阳从地平线上跃出照亮坞堡的时候,地平线上,终于出现了黑压压的骑兵以及飘扬的辽军旗帜。
只怕有数千骑。
即便心里早就预料,崔大郎仍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身边的大黑狗狂吠起来。
无边无际的骑兵奔涌而来。
对于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坞堡,他们根本就没有理会,只是分出了数十骑奔驰到了离坞堡不远的地方警戒着,主力部队便像潮水一般,从坞堡的前方涌过。
当最后一名骑兵也离去的时候,坞堡又恢复到了平静当中。
此时,太阳已经高高升起,将坞堡完全沐浴在了阳光之下。
“兄弟们,拼命的时候,快要到了!”崔大郎尽量地将自己的语气放得更轻松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