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王成伟等三人聚会的时候,长安的粮食商人们也在聚会。
自从高宗年开始使用榷卖的制度,向大唐的普通百姓贩售粮食以来,能在长安插手粮食生意的,总数一直没超过五十家。
能在长安做粮食生意的都不是普通人,能够在码头榷买粮食的,本来就需要很大的成本。
能够打通关节,在坊市内的集市上卖粮食的,没有大后台也是干不了的。
而这些大粮食商人互相之间通婚,在这种垄断下,如今在长安城内有三十二家粮食商人。
他们互相划分好了地盘,将长安的坊市瓜分,然后按照统一的价格出售粮食。
前段日子,陇右的商人冲进长安,在长安插手粮食生意。
长安的粮食商人就联合起来,想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。
可没想到这些陇右商人有自己的渠道,又得到了万年县令的庇护,很是在长安的粮食市场上赚了一笔。
而长安的粮食商人们很快就跟进,他们也发现了钱法中的问题。
长安的粮食商人显然要比陇右商人更绝,他们干脆联手垄断了长安的粮食供应,让粮食价格疯狂上涨。
粮食这个东西,和其他的商品完全不一样。
如果市场上有一百个人,他们需要一百份的粮食。
现在市场上只有九十份粮食,那么所有人都会疯狂的竞价粮食。
因为不吃粮食的人会饿死。
而粮食同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,粮食可以储存,但是陈粮的价格比新粮食的价格低很多,而且储存粮食就会有损耗,无论是真耗子还是人耗子,在古代储存粮食的损耗是非常大的。
所以这一次的长安粮价上涨,各家也都是拿出了全部的资金,准备大赚一笔的。
京兆韦家的嫡脉子弟,是在场粮食商人中地位最高的。
如今的西川节度使韦见素出自京兆韦氏的嫡脉,在做西川节度使的之前可是做过宰相的。
韦氏子弟为官为宦的不计其数,韦氏还有很多门生故吏遍布在长安衙门中。
韦氏更是从高宗年就从事粮食生意,粮食买卖也是韦氏一族能够屹立在长安的关键。
唐宋的时期,对于商人不如明清那么敌视。
韦氏一族出过皇后,也出过宰相,但是家族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,家族中也有专门经商的。
就和太原王氏一样,河东的商贸几乎都要仰太原王氏的鼻息,这个家族才能传承百年不倒。
韦见深和韦见素是同辈,是负责韦家操持粮食生意的。
韦家家大业大,不可能全部卷入都到粮食生意中,韦见深也是花了好大力气,才从家主手中要了这个差事。
无论行情如何,韦见深每年向本家上缴一定的钱,这笔钱算是承包家族产业的租金。
而家族中竞争这个职位的族人也很多,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发财的生意,肯定不可能让韦见深独享。
家族中每过五年,会重新商定上缴的金额,然后也会重新选择一支来经营。
韦见深这一支已经承包家族粮食生意十年了,这些年来族中其他支对他的攻击越来越多,族中不满也越来越多,下一次家族开会,肯定会换掉韦见深的粮商承包资格。
大家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,靠的就是这些家规。
韦家这样的大家族,对于兵灾、天灾、改朝换代都有了应对的经验,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。
任何家族生意也都有对应的承包期限,各房各司其职,目标就是家族的延续。
这也是在大规模开科取士以来,豪门大族一直都能稳稳压住寒门的原因。
既然家族不想让自己继续做粮食生意,韦见深自然要赚一把大的。
这一次长安屯粮就是韦见深倡议的,趁着长安钱乱的机会,慢慢提高粮食价格,人为的制造长安的饥荒。
如今长安的米价已经涨了钱乱前的三倍,但是每家粮店门口都排长队。
长安是几十万人的大城市,长安周围的田根本无法供应这座超级城市的人口,粮食都要从江东进口。
韦见深清了清嗓子说道:
“昨日我们和负责榷卖的漕运官员打了招呼,以后只有我们三十二家能参与竞价榷卖,陇右那帮人再也不能搅局了!”
在场的粮食商人们欢呼雀跃起来,长安粮食最重要的供应来源就是漕运榷卖。
只要垄断了漕运榷卖,那就垄断了长安粮食的输入,接下来就可以继续涨价了。
&nbs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