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儿上课,下午给你上课。你以后每天早上和我一起到外院的书院学着管理家里的庶务。”,两个孩子忙恭敬地起身应“是”。
徐令宜又交待了两个几要听先生的话,好好读书……、……多听多看,不懂的就问白总管,不要随随便便就做决定”之类的话,就让两个孩子下去好好准备。
徐嗣谆朝着十一娘使眼色。
十一娘不动声色,送两个孩出门。
徐嗣谆忙道“我想到时候请常先生吃个饭,您看行吗?”
“行啊!”十一娘考虑到徐嗣谆不会参加科考,没有一个能证明赵先生教得好的标准。家里有一个先生的时候还无所谓,现在有两位先生坐馆,赵先生的人品她信得过,常先生却没有什么接触,如果两位先生之间有了不快,受影响的还是徐嗣谆和徐嗣诫。她叮嘱徐嗣谆“赵先生是你先生,又教过你五弟。这么多年,待你们亲如子弟,你们可不能怠慢了赵先生。既然要请常先生,不如请了赵先生作陪,让赵先生帮你们款待常先生。两位先生也可以借此机会认识认识。”有个好的开端,总是有利些。又想到徐嗣谆马上要正式接手家里的庶务了”吩咐他,“你在外院”对家里的管事也要礼遇些,他们可是你以后的帮手。”,徐嗣谆连连点头。
待常先生正式搬进来之后,他果如十一娘嘱咐的那样,请赵先生做陪,在自己的院子设宴款待了常先生。常先生先知道两位少爷都是赵先生启的蒙”偏偏赵先生只是教些修身养性的东西,自然不用严格要求。他却要教徐嗣诫八股文,需要严格地督促。有点担心徐嗣诫怕苦,先入为主,处处拿他和赵先生比较,不听话。现在见两个孩子十分尊敬他,处事又温和有礼,认为赵先教的好,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,也有些羞惭自己先前揣测赵先生窝在徐家骗钱的心思,待赵先生十分礼待。赵先生本是个心胸疏爽之人,还怕常先生这种把八股文当佛音伦语的人看不上他的那些诗修歌赋,既然常先生主动与他交好,他待常先生如朋友,沐休的时候常常和常先生一起出去走走,一来二去”两人倒成了好友。
先生们的关系好了,孩子们的学习气氛自然也就好了。
徐嗣诫一丝不芶地按照常先生的要求辛苦攻读,徐嗣谆每天早上跟着徐令宜处理庶务,不敢有丝毫的马虎,渐渐把重心放在了外院的事务上。他虽然上手慢,却胜在待人温和,愿跟那些管事学。这样的品质就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”时间长了,也讨人喜。何况是他是永平侯世子,身份尊贵,意义又不一样。那些管事待他就有几分真心的尊敬,徐嗣谆“宽厚”的名声也就渐渐传了出去。
徐令宜现在求的就是一个“稳”,字。徐嗣谆的表现让他很满意。放手让徐嗣谆去管事。他则每天一大早和谨哥儿一起去秀木院督促谨哥儿习武”下午检查谨哥儿的功课。只要谨哥儿能很好地完成功课,他就会带谨哥儿到外面去转转,或是给谨哥儿讲些他从前行军打仗的事”有一次兴起,还带着谨哥儿按九州舆图在家里沙盘。
谨哥儿觉得和父亲在一起非常的有趣。也不去喂鸟了”也不去溜狗了,也不和诜哥儿斗嘴了。每天就想着快点把功课好好地完成,然后和父亲一起玩,听父亲讲那些让他惊心动魄的奇闻轶事。
十一娘看到儿子的变化,不免有些担心。检查了他几次功课,发现他比从前完成的还要好,速度还要快,又在下午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外院,见徐令宜只是给他讲故事,带着他做山水的模型,他却听得神采飞扬,玩得兴致勃勃,心里不免有些感慨。男孩子大了,就更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了。
这种感慨引起的失落感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候。
徐嗣诫越来越喜欢到她这里来吃饭,有时候吃了饭还会留下来和十一娘说会话,显得特别的祜人。
十一娘想了想,就围绕着他的功课和他谈心。
原来,他上赵先生课时,做得不好赵先生会批评,做得好的时候赵先生也会大力地表扬。可现在跟着常先生,他虽然很用功,却很少得到常先生的肯定。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达到了常先生的要求没有。
“那常先生有没有批评你?”,十一娘问他。
“没有!”,“那不就行了!”十一娘笑道,“如果你做得不好,常先生肯定会批评你的。既然没有批评你,就说明你还行。”
徐嗣诫一向最信十一娘,听到这样的话,松了口气,又高高兴兴地去上常先生的课了。
眼看着几个孩子都走上了正轨,一年中最热的六月份到了。
徐嗣谕风尘仆仆地从乐安赶了回来!